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刘训练院长《君主论》《李维史论》示范课——以学术思维重构经典阅读课堂
2025-04-24 16:22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名师教学示范课观摩活动。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于4月21日下午在兴文楼B215教室开展由刘训练院长主讲的《君主论》《李维史论》示范课。学院督导组专家高建教授旁听并作出指导,陈志超、张朝霞等6位我院青年教师参与观摩

课堂伊始,刘院长从“德性”到“德能”的转变出发,对《君主论》的第15-19章进行了扩展性的评论。“如果没有《李维史论》,《君主论》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刘院长强调,这部分内容作为《君主论》中最具争议性也是最具革命性的部分,需要结合《李维史论》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在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统领性的概述后,刘院长邀请在场的学生朗读第16章的文本,并由他对关键的论述做出点评,从而在文本中进一步理解马基雅维利对于德能的创造性阐释。

刘院长曾在课堂上多次强调:做研究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训练,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筛选有价值的文章,尝试写作并进行不断地修正,才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刘院长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切实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反哺科研工作。刘院长近年来围绕《君主论》产出的丰硕科研成果,也得益于课堂上教学相长所带来的思维碰撞。在文本选用上刘院长使用自己译注《君主论》《李维史论》中译本,确保了研读内容的专业性,也展现了其对文本的研究深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力的统一,通过阶段性汇报和精准点评不断打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术能力。在考核方式上,由标准化考核转向开题论证与系统性写作训练的全过程评价,充分体现刘院长对教研深度融合、学术资源建设、学生主体性培养、学术能力训练及评价体系创新的重视。刘院长的课堂实践深刻贯彻了徐大同先生倡导的“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正如同学们课后所说:“刘老师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文本细读‘解剖’经典,这种思维训练比知识本身更珍贵”。

此次课堂,不仅帮助学生确立了对经典文本的理解框架,也为观摩教师提供了深度教学设计的样板。在课后教学研讨中,观摩教师普遍表示:“刘院长课程结构清晰,思维强度高,对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平衡学术性与可接受性有很大启发。”

作为国内马基雅维利研究的权威学者,刘院长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创新的教学理念,呈现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教学示范此次课程不仅是响应我校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强化高质量课堂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科研反哺教学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学术资源向课堂转化、科研思维向育人渗透,为构建高质量教学生态提供了可推广的范式,也为推动教师间交流互鉴、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9 | 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