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霁星研究员应邀做客政治与行政学院,为师生带来了两场视角独特、内容深刻的专题讲座。两场讲座分别聚焦于《天津公共文化中“美”的内核》与《行政许可、区域发展、立法刚性与执法监督》,从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与行政审批制度硬核改革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议题。讲座由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康伟教授主持。

文化之魂:阐释天津公共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治理价值
在第一场讲座中,张霁星研究员以“开放、包容、多元、民国范儿”为钥,深度解读了天津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气质底蕴。他从行政管理与文化的关联切入,指出天津的公共文化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大文化”范畴。他强调,理解天津文化需从历史脉络与行政格局入手,天津在全国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使其文化底蕴成为区域治理中不可忽视的软实力。
张霁星研究员系统阐述了天津文化的四大内核。他通过漕运与海运的历史,揭示了天津对内对外开放的传统;借助建筑、饮食、民俗等实例,生动展现了天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多元共生的文化气质;并结合市井生活与艺术形态,点明“民国范儿”仍是当代天津的人文底色。最后,他总结道,天津的文化之美尚未被充分发掘,其开放、包容、多元的特质正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资源。他呼吁在推动天津发展的进程中,应注重文化层面的融合与传播,让天津的“美”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制度之维:梳理行政审批改革历程与区域协同关键
在其后的第二场讲座中,张霁星研究员切换视角,聚焦于行政管理实践的核心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他结合自身多年在行政管理与政策咨询领域的深厚积累,从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切入,系统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脉络。他回顾了从“一站式”服务到“审批局”模式的演进历程,肯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四十年来政府改革中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
在论及区域发展时,张霁星研究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为例,分析了不同区域在民营经济密度、市场活力等方面的差异。他强调,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资源共享,尤其要警惕“虹吸效应”过度放大,应注重辐射与带动并重。他还结合近期国家重要会议精神,深入解读了当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信号,重申了民营经济在GDP、技术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的根本在于理顺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推动立法刚性与执法监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和谐共振。

两场讲座虽主题各异,却内在贯通,是理论与现实的双向奔赴。前者揭示了文化底蕴作为治理软实力的重要性,后者则阐述了优化制度环境这一硬核支撑的关键性,共同勾勒出有效治理需要文化引领与制度保障双轮驱动的深刻图景。
康伟教授在总结中谈到,两场讲座内容翔实、逻辑严密,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与连贯性,展现了张霁星研究员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现实洞察。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既涉及天津文化融合与发展的现实路径,也关注行政许可改革中的实践困境。张霁星研究员对师生们的提问进行了详尽透彻的解答,并勉励大家将文化洞察力与制度分析能力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现实关切紧密联系,从实践中发现真问题,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