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活动 >> 正文
铭记抗战历史 砥砺复兴之志丨政行学子红色寻访录①
2025-09-07 15:55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院号召广大同学利用暑假返乡的时机,走出校园,实地走访抗战遗迹或参观纪念场馆,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文物遗存中感受那段烽火狼烟的历史,体会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追寻红色记忆中筑牢理想信念,于革命精神洗礼中汲取奋进力量。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同学们的脚步,共同走进那些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现场,聆听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的真切感悟与深刻思考。

【政行2201班】

今年暑假,陈野同学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重温光辉革命历史,追寻先辈奋斗足迹。他走访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与西柏坡陈列展览馆等地,那里红歌嘹亮、古槐苍劲、标语醒目。在西柏坡纪念碑前,邓小平同志亲手题写的“西柏坡”碑名与江泽民同志题词的“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文令他倍感鼓舞。他坚定地说道:“未来我定将继续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初心使命化作实干担当,将青春热血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

 

【政行2301班】

朱丹煜同学前往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在英烈事迹展板前,她深受感动于罗济为革命从容赴死、黄莺空战中英勇奋战的故事。望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轻抚过“革命烈士英名录”上一个个镌刻的名字,她感慨万千地说道:“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和平,需要我们以担当守护。我们应当以先烈为标杆,在求知与实践的道路上奋勇争先,用热血与汗水,全力奔赴国家繁荣与民族复兴的壮丽伟业!”

杨萍前往四川省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感悟信仰的力量。她站在刘伯坚纪念馆的展柜前,与那副锈迹斑斑的镣铐和泛黄的《带镣行》手稿静静相对。手稿上“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的诗句,字字泣血却透着钢铁般的坚定,让她读懂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通过此次参观,她感悟道:“我们要守护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接过他们未竟的事业,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担当。我们脚下的土地浸透着忠诚,我们更要让青春在强国征程上绽放光芒。”

方胜怡同学参观了位于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该纪念馆的展览以时间线为轴,从东北沦陷到卢沟桥枪声,从南京创伤到百团大战,每一个板块都通过大量实物、文献与多媒体场景还原,让人身临其境。参观结束时,她站在纪念馆出口的阳光下,恍若隔世、心潮起伏,令她深刻地感受到:“纪念不是被动地追忆,而是主动地承继。我们或许无需抛头颅洒热血,但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个国家。历史的火炬传递到我们手中,唯有躬身践行,方能不负过去、照亮未来。”

【政行2401班】

乔梓堃、桑若菡、李美熺、孟欣、任董其乐、舒天妤、宋晴、孙婧桐、张童越、赵悦媛十位同学参观了天津市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踏入展馆的瞬间,先辈们的身影、过往的事迹,像被时光解锁的记忆,一下子在他们眼前鲜活铺开。复原场景里,那些或铜铸,或泥塑的雕像,静静伫立在不同角落。有的定格着秘密会议时的凝重,先辈们紧握的拳头与紧锁的眉头,藏着救亡图存的滚烫决心;有的展现着街头宣讲的激昂,扬起的手臂、喷火的眼神,把青春的血性与担当,刻进每一道纹路里。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深受触动,坚定地表示:“作为青年,应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学业上以钻研为刃,深挖学术真理;社会中以担当为帆,投身基层建设、公益服务。要用行动传承抗战精神,续写我们这代人的担当篇章。”

七月七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林琳同学前往参观了江苏省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外灰色的外墙如沉重伤疤,令人窒息。馆内气氛凝重——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姓名、锈迹斑斑的刺刀、破碎的衣物和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每一件都如重锤击心。她内心震撼而沉痛,感言道:“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未经历战争,但这里让我明白‘和平’二字的分量。我们应铭记历史而非延续仇恨,要带着30万同胞的期望,让国家更强大,以知识与力量,不让历史重演。”

刘昱辰和张芝婳同学参观了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安幸生故居,于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参观前,她们曾探讨“何为人生的价值”,并带着这一问题走进了展馆。展柜中陈列的安幸生的笔记字迹工整,从《共产党宣言》摘录到“王大娘家孙子该上学了”的琐碎记录,映照出一个青年革命者最朴实的信念:革命不是口号,是替更多人把日子过好。结束时,她们幸运地从安幸生的日记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成他人眼中的‘成功’,而在于活成自己心中的‘值得’。”这次参观也让她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的青春不必轰轰烈烈,但至少可以像他一样——把‘为他人’刻进日常选择,把‘相信未来’融进行动的勇气。”

【博雅2304班】

陈子谦与朱宁萍同学赴福建省政和县东平凤头红色苏区,踏寻新四军的光辉足迹,重温烽火岁月中的革命精神。在展区内,他们注视着玻璃展柜里的旧物,每一件都在低声诉说着那段星火燎原的岁月;凝视着泛黄的战报、褪色的入党申请书,眼眶不禁发热。走出旧址,讲解员那句“红旗不倒”的铿锵誓言在他们心头久久回响,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感悟道:“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如今的我们,应当在乡村地头践行初心,把红色故事里的赤诚与勇毅,化作守护万家灯火的担当。青年的奋进,便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博雅2404班】

周佳篪同学参观了湖南省常德市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站在纪念公墓前,苍松翠柏环绕下的石碑愈发肃穆。碑上镌刻的文字,诉说着1943年那场惨烈的守城战,数万将士以血肉之躯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坚守孤城十六昼夜,用生命诠释了“城在人在”的誓言。他凝视着纪念碑,心中涌起无限敬意,深刻感受到:“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先烈用牺牲换来的。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以青春之力守护家国,将先烈的热血化为奋进的动力,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永远闪耀。”

八月十九日,吴比翔同学参观了天津市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馆内每一件展品,都仿佛无声地诉说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令他心情沉重,不禁为当年华工们的苦难遭遇深感痛心。目睹这段历史,他动情地说道:“愿历史不被遗忘,愿正义永存。我们青年一代当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珍视和平、奋发前行,以切实行动捍卫民族尊严,推动人类正义与进步事业。”

陆欣甜同学参观浙江省衢州市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时,庄严肃穆的纪念碑首先映入眼帘,上面铭刻的名字,是日军暴行的铁证。馆内通过大量历史照片、文物和详实文字资料,展现了日军在衢州实施细菌战的惨状。她凝视着那些触目惊心的展品,内心深受震撼。此次参观也让她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战争只会带来毁灭和伤痛,和平珍贵且来之不易。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享受安宁幸福,但一定不能忘记过往苦难与牺牲者。”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9 | 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