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活动 >> 正文
铭记抗战历史 砥砺复兴之志丨政行学子红色寻访录②
2025-09-07 16:04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院号召广大同学利用暑假返乡的时机,走出校园,实地走访抗战遗迹或参观纪念场馆,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文物遗存中感受那段烽火狼烟的历史,体会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追寻红色记忆中筑牢理想信念,于革命精神洗礼中汲取奋进力量。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同学们的脚步,共同走进那些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现场,聆听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的真切感悟与深刻思考。

 

 

【行管2302班】

赖安妮同学走访了福建省泉州市红军北上抗日集中地——承天寺。寺中,潮湿的墙壁上刻着“保家卫国”四字,字迹虽已模糊,却如烙印般灼痛人心。在她看来,佛寺的钟声也不再仅是晨昏的节律,更化为警醒后人的长鸣。待她走出承天寺时,夕阳为古刹镀上一层金边,历史的伤痛与救赎在此交融,令她深刻领悟到:“和平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前人用信仰与血肉铸就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铭记这段历史,以坚韧与仁爱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

刘欣怡同学参观了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站在旧址前,那段烽火岁月仿佛触手可及,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身影恍若眼前。看着这栋古老的建筑,她感受到了“抗战精神”的力量,那是为国家命运赴汤蹈火的忠诚,是面对强敌时百折不挠的坚韧,更是团结一切力量共赴国难的智慧。通过此次参观,她也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虽已远离硝烟,但历史的接力棒已传至手中。前辈于危亡中开辟新路,我辈更当在复兴路上奋勇向前,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光芒。”

张嘉慧同学前往参观了天津市红桥区平津战役纪念馆。看着展柜前泛黄的战地日记、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与定格着硝烟的黑白照片,仿佛瞬间将她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展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抗战精神的生动注脚——是“视死如归”的无畏,是“众志成城”的坚守,更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参观结束后,她深受鼓舞地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伤痛,而是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把爱国情怀融入日常的学习与奋斗里,用扎实的学识、坚定的信念,接过先烈手中的‘接力棒’,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行管2402班】

王思琪同学走进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致敬。展区内那些发黄的照片、破损的军装、斑驳的家书,都在诉说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她深切感受到:抗战精神不仅是民族记忆,更是指引新时代中华儿女不断奋勇前行的精神火炬与时代航标。她怀着崇高的敬意表示:“传承红色基因,绝非停留在书本上的口号,它要求我们要握紧新时代的接力棒,将抗战精神内化为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不负先辈牺牲,不负伟大时代,以青春之我,谱奋斗华章!”

 

郭慕含同学走访了黑龙江省东宁市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这是一片有着“东方马奇诺防线”之称的亚洲最大军事要塞群的残垣。沿阶梯下行至地下工事,潮湿的空气裹着历史的沉郁扑面而来。石壁上密布着深浅不一的凿痕,如今只剩沉默的砖石。陈列馆内有侵华日军文物罪证2000余件,包括军事地图、作战命令、日记书信等实物资料。参观结束后,她感到沉重与悲痛,十分感慨地说道:“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或许不必再直面战火,却需将这份历史的厚重扛在肩头——以理想为帆,以行动为桨,在时代的赛道上奋力前行。这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亦是一名青年学子最真切的誓言。”

 

张溪宁同学参观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这里曾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阵地,无数青年学子在此点燃爱国火种,用热血践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看着展厅里“牺盟会”成员的合影,先辈们眼神中的坚定让她震撼。她倍受鼓舞,坚定地表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青年之担当,让先辈用生命守护的家国更加富强。这份责任,始于足下,见于行动。”

 

 

【社工2303班】

 

范芷郁同学前往位于自己家乡的黑龙江省海林市杨子荣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着她。作为本地人,她一直在杨子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精神感召下进步成长。她满怀自豪地说道:“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楷模,薪火相传,矢志不渝,挺膺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李妍燕同学走访了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那里,她深刻体会到了初心与传承的重量:太行山上,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国”,正是当下青年学子奋斗的意义。那些简陋的指挥部里,蕴含着“为人民服务”的朴素真理;那些军民共饮的井水,映照出鱼水情深的永恒初心。通过此次参观,她还坚定地认识到:“如今,硝烟散尽,但太行精神从未远去。我们唯有铭记来路,方能坚定前行;唯有传承精神,方能开创未来。”

【社工2403班】

张婧怡、崔浩铭、历慧雯同学参观了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站在纪念馆的展窗前,一份字迹斑驳的学生请愿书让他们驻足良久。纸页上,密密麻麻的签名如同跳动的火焰,诉说着当年青年学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抗日决心。那一刻,他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无数青年为了民族独立,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呼号的英勇身影。他们深受鼓舞,更加明确了自身的使命,一同表示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虽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但肩负的责任同样重大。在学习中,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用知识武装自己;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9 | 政治与行政学院